【巴黎聖羅蘭】導演貝特朗波洛尼 訪談

由【巴黎妓院回憶錄】名導貝特朗波尼洛(Betrand Bonello)執導的本屆坎城影展競賽片【巴黎聖羅蘭】(Saint Laurent),描述名震全球的設計師伊夫聖羅蘭進軍時尚界最輝煌、卻也最愛恨交織的一段時光。該片巨星雲集,包括「法國第一美男子」加斯帕德尤利爾(Gaspard Ulliel,【人魔崛起】)、路易卡瑞(Louis Garrel,【巴黎初體驗】)、傑若米何涅(Jérémie Renier,【騎單車的男孩】)與以【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大放光彩的女星蕾雅瑟杜(Lea Seydoux),都在片中大方寬衣解帶。俊男、美女加上名牌服飾,【巴黎聖羅蘭】情慾奔放令人目不暇給。

Q: 這個案子是怎麼開始的?

A: 2011年11月,【巴黎妓院回憶錄】剛上映沒多久,製片Eric和Nicolas就問我有沒有興趣拍一部有關聖羅蘭的電影。事實上,我對傳記電影沒有特別的喜好,但吸引我的是,當時這個案子還沒有任何的劇本或企畫,有的只是聖羅蘭這個名字,於是我就被吸引了。我寫了個提案,強調自己不想拍一部只是陳述主人翁一生的傳統傳記電影。我希望讓觀眾不僅是看到聖羅蘭,而是能夠盡可能地接近他。就像【巴黎妓院回憶錄】一樣,我不希望將自己侷限在人物的框框裡,而是希望理解他們,並且透過影像、情緒甚至是維斯康提式的觀點來呈現聖羅蘭這個人,而不是因為他是法國人,就用傳統法國傳記電影的方式拍攝。製片給我很大的空間創作,僅僅要求我寫劇本的時候找個編劇一同參與,於是,我就找了【烈愛重生】、【大獄言家】的編劇湯瑪斯畢德坎(Thomas Bidegain)。

Q: 在電影籌備之前,你對聖羅蘭這個人感興趣嗎?

A: 我對他有些初步的了解,這個部份得感謝我的母親,她非常崇拜聖羅蘭,並且給了我許多相關的書籍,特別是2010年那場世紀拍賣會的五大本目錄。事實上,我對他所處的時代,以及那個時代整體氛圍的了解,甚至要高過他所設計的服裝。整體而言,這個案子最吸引我的部份,還是能夠透過電影的手法,將那些經過時代洗練的奢華糜爛,藉由影像展現出來,那樣的特點是無法憑空捏造的。我希望能延續【巴黎妓院回憶錄】的概念,亦即表現上流社會奢華時代的消失。這也是我為何選擇用35mm底片拍攝的原因,因為它呈現的色彩與質感,能夠交織成一種數位影像給予不了的吸引力。此外,一般傳記電影的主角,例如伊迪絲琵雅芙(Edith Piaf)或是克勞德弗朗索瓦(Claude Francois),通常都是出身貧寒,最後在實現自己夢想之餘,也沒忘記自己工人階層身份的人物,這樣的設定也確實很得觀眾的心。然而就聖羅蘭來說,卻是完全相反的例子:他一出生就被母愛包圍、並且受到姐姐細心照料,家境也算富裕;事業上,他17歲時就贏得人生中第一個大獎、20歲時成為迪奧的明日之星、22歲時創立個人品牌、25歲時已經是全球知名的時尚設計師,這樣不同於慣常傳記電影的人物背景,才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回上一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