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關心人性大過於政治的電影─專訪【衝突的一天】導演穆罕默德迪亞

世界娛樂中心   

  2013 埃及史上最大規模的抗議爆發,數百萬人要求推翻新任總統穆西,數天內,執政的「穆斯林兄弟會」與「軍隊派支持者」爆發大規模衝突,電影故事即發生於其間的某一天。一輛載滿不同政治訴求與宗教背景人群的卡車,意外闖進了示威群眾當中。這些人能夠克服彼此理念的衝突,安全生存下來嗎?

  埃及導演與編劇穆罕默德迪亞布的作品多半聚焦在埃及社會的壓迫議題。除了電影,穆罕默德迪亞布也因其參與及聲援2011年的埃及革命而廣為人知,並代表埃及人民領取了素有「網際網路奧斯卡」的「威比獎」。埃及革命之後,穆罕默德迪亞布希望拍攝一部與革命相關的電影。他花了四年的時間發展電影【衝突的一天】,這故事原本計畫展現埃及革命的起源,最終卻成了一部記錄革命失敗的電影。該片於2016年獲選為坎城影展一種注目開幕片,並代表埃及角逐2017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Q: 【衝突的一天】的故事靈感怎麼來的?

  A: 2011年,我的第一部電影【開羅678公車】剛好就在埃及革命爆發前的數週上映。我當時就參與了那場運動,並非常希望能拍一部相關的電影。但過去5年的變化非常快,許多想法在還沒落筆之前,就已經顯得過時了。2013年抗議行動爆發之後,我與哥哥哈立德在討論相關事件時,因而有了這個故事的想法。我們於是不斷反覆推敲,直到認為這是展現當前埃及現況最好的方式。自2013年起,衝突的基本都是同樣的勢力:「革命派」(人民)、「穆斯林兄弟會」(政府)以及「軍隊派」(前軍政府)。諷刺的是,那場革命唯一剩下的話題,就是失敗。

  這部電影【衝突的一天】呈現了穆西下台之後,街頭抗爭行動所引發的衝突以及傷亡。但我們很小心地不選擇任何特定的立場,因為目前埃及的社會非黑即白,及使言語用詞都得格外小心。例如,倘若你用「政變」這個詞來描述穆西的下台,那很明顯你是站在「穆兄會」那一方;倘若你用「革命」來指涉這件事,那大家自然而然會把你歸類為「軍隊派」。我希望觀眾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不需要考慮我作為創作者所選擇的立場。這並不是一部政治電影,而是一部關心人性大過於關心政治的電影。

Q: 故事裡的角色是如何構思的?

  A: 我哥哥和我思考了許久。我們想過自己熟悉的一些人,希望藉此呈現埃及的多方面向。然而,這並不是社會學意義上的樣本:電影裡革命派與穆兄會人數的比例,並非現實的實際比例…因為我們更希望多一點呈現一般埃及民眾的樣貌。而這個劇本我們前前後後寫了13稿。

  很自然地,最先浮現出來的角色就是記者與攝影師。記者這個角色是受到曾任半島電視台英語播報員的埃及裔加拿大籍記者穆罕默德法米的啟發,他被埃及政府監禁了一年半,而在出獄之後,他一紙狀告過程中未曾伸出援手的半島電視台。在這部電影中,角色背景換成了美國籍,主要是為了強化埃及社會裡的仇外心理、以及未曾間斷過的陰謀論。


‧更多電影劇照【請點這裡】‧本片介紹

  攝影師的角色原型則是薩德、又名沙甘。他過去多次為埃及報紙拍攝群眾運動的照片,並且至今已遭監禁長達3年。雖然沙甘過去也支持革命派,不過一旦當權者上位, 任何人都有可能被捕,特別是記者,因為他們很容易被兩方陣營都視為叛徒。某種程度來說,這兩個角色都有一點我自己的影子:我既拍照片,同時也有點幽閉恐懼症。

這部戲很有人的味道! 專訪「通靈少女」郭書瑤&蔡凡熙

即時星聞訂票加入Line好友

回上一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