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最真實的故事!兩個「孩子」獲社會公義獎

   

  由公民組織主辦的第五屆電影「社會公義獎」,今天舉辦頒獎典禮。兩部獲獎電影【太陽的孩子】、【小孩】,皆是從真實的故事改編,既深入、關懷社會,三位導演透過影像說故事的功力,也同受好評,皆因感人、溫暖及藝術性兼具備受矚目。

  期望更多優秀的台灣電影,從社會關懷出發,讓更多人看見好電影,也看見需要關懷的社會議題。全國自主勞工聯盟主辦,桃園市教育產業工會、新北市教育人員產業工會協辦,以及台北市文化局補助的「社會公義獎」,其遴選入圍電影模式採會外賽概念,從台北電影獎入圍影片中挑出關注社會議題的十三部影片,本屆選出【太陽的孩子】、【小孩】兩片。今天於新北市紀錄片放映院「府中15」播映【小孩】。獲獎之【太陽的孩子】導演 勒嘎‧舒米、鄭有傑、【小孩】導演于瑋珊、監製陳駿霖與2015社會公義獎評審主席郭力昕座談,題目為「新世代敘事與社會公義」。

  全國自主勞工聯盟監察長陳德亮表示,電影等藝術文創若能更貼近社會,關心台灣,勢必有更大的影響力,也希望勞工朋友藉此關注勞工以及其他社會議題。桃教產理事長彭如玉強調,老師的關心也同樣應該是面向社會,絕非侷限於校園內。一如桃教產關注桃園航空城的不當開發案,尤其當他們發現,國家與財團為了開發,企圖關掉在開發規劃範圍內的國中小學,以「斷學」方式逼迫居民搬遷,老農民因此喝農藥自殺,身為教師團體的他們選擇率先投入抗爭反對行列。以原住民部落土地開發、稻米復育為主題的【太陽的孩子】,呼應台灣現狀。而探討年輕學子被迫提早負擔家庭無奈的【小孩】,也反映校園中須面對的社會現實及背後問題。

  評審團主席、政大傳播學院副教授郭力昕說,【小孩】的題材不討好也不易處理,年輕的演員如何表現其世故及不世故,都是電影編導的困難。深受西方劇情片影響、多選擇主題輕鬆的台灣觀眾,依他們角度來看,【太陽的孩子】相對也是較嚴肅的主題。但兩部片皆有相當成熟的表現,電影好看並不淪於說教,因此深獲評審肯定,相信也應該會深獲觀眾肯定,正在院線上映的【太陽的孩子】的確票房不俗。

  【小孩】導演于瑋珊是第一次執導,其故事題材來自身邊年輕爸爸,希望從年輕孩子的觀點來看他們所處的社會及選擇。在台北電影節、金鐘獎及東京影展等皆旅獲好評。【太陽的孩子】導演勒嘎‧舒米及鄭有傑也強調,其故事不僅是一個部落或原住民的故事,而是整個台灣發生的事情。他們也希望透過一個孩子也愛看的電影,讓更多人注意到這些社會事,「也許改變不了現在,或許透過孩子改變未來」。

  在「新世代敘事與社會公義」講座,郭力昕再次肯定三位導演說故事的功力。【小孩】監製陳駿霖呼應郭力昕,近年台灣觀眾深受西方電影影響,觀影品味較單一,而年輕導演的確較喜歡浪漫主題,或想要談社會議題,卻無法真實兼具藝術呈現。關懷社會同時具可看性,正是【小孩】、【太陽的孩子】表現令人驚艷之處。

  鄭有傑說,【太陽的孩子】故事題材取自勒嘎‧舒米的母親,她在復育稻米的艱辛比電影來得多。但在電影並不強調女主角遇到的重重困難,而是讓她作為一個發起者,最後透過部落、集體的力量,復育土地成功,是希望不要刻意出現「英雄」,因為所有的改革,皆不可能單靠一個、兩個英雄完成,而是要集體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