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蟬效應】一部關於愛情、信任、背叛與自覺的電影

‧金獎攝影師挑戰數位攝影機

【寒蟬效應】是攝影師李屏賓首度全片挑戰使用數位攝影機拍攝的作品,「我覺得數位的優點是很多底片呈現不出來的色彩都呈現出來了,缺點就是我們擔心它的平面跟厚重感不夠。」曾在【挪威的森林】部分段落挑戰過數位攝影的李屏賓,概念十分具有挑戰性:「我覺得光是可以改變那個感覺,因為如果像一般大平光,你可能就很容易表現出電影跟電視──所謂電影感跟電視感。」

「但是,所謂模仿的意思──只是模仿『像』電影而已,但它本來就是電影,幹麼模仿電影?很多人跟我們這樣講底片:模仿底片,但他根本不認識底片,模仿像電影的那種層次、氛圍,當然其實色溫、燈色、氛圍都是在裡面的──如果它已經很豐富的話,我們其實可以迴避特意模仿像底片。」

 導演王維明非常贊同光影詩人李屏賓的建議,甚至認為「純粹用數位的思考的話,它可能會出現一個美學。」攝影師賓哥想知道導演可以大膽到什麼階段,比如TONE調、氣氛…?導演直言不諱:「它必須要有很強的戲劇性,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它必須要有你在拍攝上的很強的企圖,若非用一種很極致的運鏡,不然就是完完全全不去在乎電影美學、剪接……,連蒙太奇都可以是很碎的。」

 導演補充:「因為環境中的狀態都是極寫實的,我覺得在拍攝的過程要很大膽,演員的表現也要很大膽──這就講到采潔,前陣子跟她講到裸背的戲、禁忌的戲,聊到最後,她都知道我為什麼建議她自己親自上場,她說她很信任賓叔跟導演,所以她會自己來,她也不怕,她覺得應該要一樣,要很大膽,把那個角色:真正的白白,碰到這個事件的眼神表達出來。」

 「對,其實有時候他們常常忽略了,演員的肢體是很重要的,如果要找個替身,要找個比他/她厲害的,肢體表現更好的,不然等於是扣分嘛!就情緒,你可能不一定可以避掉人,但替身有時候達不到跟整個其他部份的平衡,可能反而是扣分,所以可能本人更好,如果他/她願意。」攝影大師李屏賓對此非常認同:「我覺得他/她們自己拍了就知道,如果找了替身,以後會後悔,以後時間過了以後,會後悔。」

回上一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