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羅蘭】導演貝特朗波洛尼 訪談

Q: 你做了哪些資料蒐集的工作呢?

A: 我讀了很多書,在劇本還沒動筆之前就看了3、4本書,之後當然更多。看書不全是為了蒐集知識,更多的是讓自己知道選擇什麼樣的立場,以便更好地呈現整個故事。

Q: 為什麼把電影限縮在1967到1976這十年間?

A: 那是一個充滿力量的時代,甚至可以再縮得更細。當然,我們也可以從1965年聖羅蘭離開迪奧,真正成為「聖羅蘭」的時代開始,在那之後他帶來了「成衣」的概念,並因此迅速擴張了自己的影響力。但是在考量他人生中幾件大事,特別是認識了皮耶貝爾傑並且創立個人品牌之後,我就更想深入挖掘這個角色,並且揭示那些較少人論及的後續事件,而另一部關於聖羅蘭的電影【時尚大師聖羅蘭】,則增強了我這樣做的信心。

我們將劇本分為三個章節,從戰爭時裝系列的推出、一直到聖羅蘭全裸上陣為首款男性香水拍攝廣告之前,稱為第一部份「The Young Man」;第二部分,是從這之後一直到他與賈克巴謝相識並陷入熱戀,稱為「The Star」;第三部分則由1976年聖羅蘭成為一個知名品牌之後、他開始迷失展開,稱為「YSL」,這是影片戲劇衝突最大的段落。曾有位了解他狀況的精神科醫生將他比作「電梯員」,因為不斷地在上上下下。這三個章節分別被稱作「日」、「夜」以及「茫然」。而之後就迅速地跳到1989年,改由赫爾穆特貝加(Helmut Berger)飾演聖羅蘭:雖然形體改變了,但聲音還是由加斯帕德尤利爾所詮釋。

Q: 雖然聖羅蘭也經歷過許多的低潮,但整部電影依舊維持著一種冷調的輕鬆感;雖然同樣是講述一個即將消逝的時代,但相較起【巴黎妓院回憶錄】,卻沒那麼抑鬱。

A: 【巴黎妓院回憶錄】更複雜一點,更像是個鴉片成癮者拍攝出來的作品。同時,那部作品也更印象派一點,主線不斷由一個女性轉移到另一位女性身上,然而在【巴黎聖羅蘭】裡,故事則全部聚焦在聖羅蘭這個人物身上;【巴黎妓院回憶錄】裡,美麗是稍縱即逝的,而聖羅蘭卻經得起大浪淘沙。他雖然同樣有不快樂的時候,卻依舊堅強地生存著,這也是他受人景仰的一個原因。

回上一頁

繼續閱讀